關于血壓計數據存在差異的問題并不少見,即使同一款血壓計,通過腕式,再換臂式,差別也挺大的。這讓不少高血壓患者頭大:到底哪個數值才是真實的血壓?家中測量應該如何選擇血壓計?
1、近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
研究發現30—79歲的成年人中,有超過7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。還有一種血壓為“隱匿性血壓”,一般在早上或夜間兩個時段血壓升高,門診測血壓剛好錯過了血壓升高時間,這種血壓的危害不亞于一般高血壓。可見,單頻一兩次的血壓檢測,很容易漏診。
在目前高血壓診療共識中,診斷高血壓的“金標準”是動態血壓監測。通過動態血壓,一般準確性較高,數據較為全面。
但動態血壓監測存在價格較貴、需要在醫院預約輪候等問題,因此家庭血壓監測成為了重要的補充手段。在家庭血壓監測方面,不少家庭都是通過使用電子血壓計來檢測血壓的變化。但有患者反映稱,使用電子血壓計時,有時候會越測越低,有時候前后幾次的差別會很大。這是為什么呢?
2、電子血壓計起伏大,還能繼續用嗎?
部分高血壓患者可能會認為電子血壓計測量不標準,所以打算改用水銀血壓計,認為傳統血壓計數值更準確些。其實一般情況下,血壓計沒必要用水銀的。水銀血壓計體積大,用起來不方便不說,還需要專業校準。從方便、清晰的角度考慮,家庭使用電子血壓計更適合,只要在使用過程中,每隔一兩年到維修點進行校準即可。
但是電子血壓計的前后數據有差別?難道是自己買的設備有質量問題嗎?血壓計不準,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:
①電子血壓計的類型、品牌不同
電子血壓計剛出來的時候良莠不齊,不少產品其實并沒有通過國際方案認證,但由于不合格產品價格低廉,因此購買的人也比較多。另一方面,電子血壓計種類很多,市面上常見有腕式、手指式、無袖帶式等,品類不同,數據誤差也會很大。一般更推薦大眾購買通過了標準認證(AAMI/ESH/ISO)認證的,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,測量出來的數據相對準確。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電子血壓非常靈敏,而人體的血壓不停變化,所以測量的數值很可能出現波動,出現兩次同樣測量值的情況是罕見的。

這里推薦永康血壓計。永康血壓計功能很多,例如自動加壓、時間顯示、記憶之存儲、平均值、靜音等功能。它的產地是江蘇徐州,毛重大約為250g,非常輕便,采用全自動加壓方式,記憶之存儲在90以上,以電源或電池供電,非常便攜,測量十分準確,能夠全自動記憶,還能顯示最近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,屏幕上液晶顯示的是日期和始終,還有一個鬧鐘用來提醒電池可以使用的天數。
②人體的血壓不斷變化
一個健康成年人一天之內也會隨著時間、溫度、季節、情緒等會有15—30mmHg的血壓波動,高血壓患者的波動則相對更大。
具體表現為:
生氣、緊張、恐懼、害怕時,可使收縮壓升高;
受寒冷刺激,血壓上升;
吸煙、飲酒、喝咖啡、洗澡后,血壓會降低。
而右上肢血壓與左上肢血壓會相差2—4mmHg,下肢血壓比上肢高20—40mmHg。
③測量方式錯誤
還有部分測試者在測量血壓時,喜歡把袖帶置于肘關節處。使其不能完全貼實于上臂,導致空隙較大,可能導致誤差出現。另外測量時,身體移動和肢體活動,也會嚴重影響血壓讀數的準確性。想要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,建議家庭測量時,測量2至3次,取平均值,兩次測量中間要間隔3分鐘以上,并且部位、體位要一致。
3、血壓140/90.就意味著高血壓嗎?
在很多人的意識里,認為測量血壓時達到140/90mmHg,就判定為高血壓。然而這個答案是否定的。高血壓是有嚴格的診斷標準的。在醫療診室,需要滿足以下條件:非同一天、三次以上超過140/90mmHg。而家庭血壓測量還需適當調整,家庭血壓讀數≥135/85mmHg,則判定為高血壓。重復多次檢測,主要是考慮到體檢期間,可能也會存在其他因素影響,如陌生環境緊張、測量前未充分休息、未復測等,導致血壓偶然數值的升高。
4、高血壓對心血管危害很大,應把血壓降到多少最安全?
在日常降血壓經驗分享上,鐘南山院士提醒,患者一定要堅持按時按量服用藥物,以避免和減少血壓帶來的傷害。除了必要的藥物以外,還有注意多運動、健康飲食、不熬夜、學會減壓等。養成這些習慣,血壓自然“乖乖”聽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