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的誤區嚴重干擾了高血壓的規范治療,下面這些誤區可千萬不要踩哦!詳見↓
誤區一:正常血壓概念不清
血壓水平分類:
正常血壓:收縮壓<120mmHg和舒張壓<80mmHg;
正常高值:收縮壓120-139mmHg和(或)舒張壓80-89mmHg;
高血壓:收縮壓≥140mmHg和(或)舒張壓≥90mmHg。
當血壓≥120/80mmHg,就應該改變生活方式。
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非同日3次血壓測量收縮壓≥140mmHg和(或)舒張壓≥90mmHg,可診斷為高血壓,建議就診。
誤區二:憑感覺估計血壓高低
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,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。有些患者患病時間長,已經適應了高的血壓水平,直到發生了腦出血,才有了“感覺”,這時就晚啦。

誤區三:不愿意過早服降壓藥
很多40-50歲的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后擔心降壓藥會產生“耐藥性”,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后用藥無效。這是錯誤、且十分危險的觀念。
1.降壓藥沒有耐藥性
降壓藥不是抗生素,不會產生“耐藥性”。有些高血壓患者,過幾年后需聯用兩種降壓藥,這不是耐藥,而是隨著年齡增長,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等,血壓比原來更高,需要聯合用藥起到降壓效果。
2.早控制早預防
血壓控制得越早,可以更有效地預防心、腦、腎損害。
誤區四:血壓降得越快越好
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住緩慢?平穩的原則。如果血壓下降速度太快,會引起心、腦、腎等重要臟器灌注不足而導致缺血事件。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應在4周內或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。絕大多數的長效降壓藥需要1-2周才能達到最大和穩定的降壓作用,不要急于更換降壓藥品種。
誤區五:血壓降到正常水平后,隔天吃一次降壓藥
很多患者以為血壓<140/90mmHg就算正常了,之后采取間隔吃藥。其實,隔天吃一次降壓藥,血壓忽高忽低會加劇靶器官損傷,與高血壓一樣有害。
誤區六:只知道服藥,不知道定期檢查
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在終生服藥的同時,還需做定期檢查,以便評價降壓藥療效,監測靶器官損害。
監測用藥方案
血壓控制平穩且達標者,每周自測1-2天血壓,早晚各1次,最好在早上起床并排尿后,并一定要在服藥前自測。每次自測時間應固定。如果血壓≥135/85mmHg,需要及時就診,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。
監測靶器官損害
所有高血壓患者至少每年一次進行常規檢查:血常規;血生化(血鉀、鈉、空腹血糖、血脂、尿酸和肌酐);尿液分析(尿蛋白、尿糖和尿沉渣鏡檢);心電圖等。